业务范围
你的位置:赢咖娱乐 > 业务范围 > 诗歌百练:忧国(陆游)
诗歌百练:忧国(陆游)
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忧国①

陆游

恩许还山已六年,誓凭耕稼饯华颠②。

养心虽若冰将释,忧国犹虞火未然。

议论孰能忘忌讳?人材正要越拘挛③。

群公亦采刍荛否?贞观开元在目前。

[注]①此诗绍熙五年(1194)作于故乡山阴。淳熙十六年(1189)诗人被劾罢官,至此已有六年之久。②华颠:白头。③越拘挛:打破限制、束缚。

【译文】

皇上恩许辞官还山已经六个年头,发誓要依靠种田为生到老。

调养内心虽然像冰一样将要融化,忧虑国家的问题仍然像火一样未被扑灭。

讨论谈论哪里能够忘记忌讳,人才的选拔应当超越狭隘的限制。

众位贤公们也能从草野选拔优秀之人的话,“贞观之治”和“开元盛世”就将展现在我们眼前。

【鉴赏】

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《忧国》,表达了作者退居山林六年后的复杂心情。首句“恩许还山已六年”写出了诗人归隐已久,但心中仍挂念国家。“誓凭耕稼饯华颠”表明他以农耕为寄托,希望能以实际行动来度过晚年。

第二句“养心虽若冰将释”,通过比喻表达诗人试图放下忧虑,但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并未消减,如同冰雪即将消融。“忧国犹虞火未然”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,即使自己年事已高,这份担忧仍未熄灭。

第三句“议论孰能忘忌讳?人材正要越拘挛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材培养的期望。他认为,在讨论问题时,应该忘记忌讳,畅所欲言;而人才的培养则应该超越现有的束缚和拘泥。这表现出他对社会公正和人材培养的深深关切。“议论孰能忘忌讳”,反映出诗人虽不在朝堂,但仍关心时政,对于直言不讳的言论有所顾忌。然而,他坚信人才的选拔不应受束缚,“人材正要越拘挛”表达了对开放选拔贤才的期盼。

最后一句“群公亦采刍荛否,贞观开元在目前”,诗人以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的盛世为例,询问当权者是否能听取百姓的意见,暗示希望朝廷能采纳民间智慧,重现盛世景象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体现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深忧虑,以及对开明政治的期待。

1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
A.首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山阴已有六年之久,起誓自己要在家乡从事农耕,以此来迎接晚年的生活。

B.颔联上句“冰将释”比喻心无挂碍,写诗人内心如冻冰融解毫无沾滞,与下句形成了鲜明反差。

C.尾联“贞观开元”代指两个时期的太平盛世,表现诗人忧虑当前国事,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。

D.本诗忧国忧民之情真切动人,在抒情方式上和《书愤》有相同之处,都采用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。

2、全诗紧扣“忧国”,行文浑然一体,请对此作简要分析。(6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1、C
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、表达技巧,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。“贞观开元在目前”说得是盛世贞观、开元时期,统治者们能广开言路。如果当朝者也能如此,那中兴有日。

2、①整首诗围绕“忧国”,写了为何而忧、如何解忧及由此带来的中兴之效,环环相扣,浑然一体。

②首联写退居生活,实则是为了突出颔联为国事而忧,为祸患即将发生而忧心忡忡,由此提出颈联和尾联的解决之道:要广开言路,要不拘一格用人才,这样才能国家中兴。
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。每答出一点给3分。意思对即可。如有其他答案,只要言之成理,可酌情给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